梁山伯的书僮事久与祝英台的婢女人心相互探听丶插科打诨,从侧面角度以喜剧手法叙述男女主人公的悲剧故事。
梨园戏以闽南语泉州腔演唱,起源於福建泉州,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剧种之一,可追溯历史达八百年之久。梨园戏音乐属曲牌联缀体,风格古朴,保存了不少唐宋大曲丶法曲与曲牌,其司鼓乐器南鼓 (俗称压脚鼓) 尤具特色,乐师须运用脚跟的压力变化,敲打出千变万化的鼓点节奏。为细致欣赏梨园戏音乐,戏曲节特别安排一场梨园戏音乐会,重点展示这古老剧种音乐艺术的各种精妙。梨园戏剧目分爲「上路」丶「下南」丶「小梨园」三大流派,各有专属传统剧目。「上路」风格古朴苍劲,保留许多宋元时期的南戏古剧目,如《王十朋》;「下南」大多搬演民间故事,具生活气息,如《刘秀•大归》;「小梨园」艺术细腻精致,保存了明初南戏剧目,如《陈三五娘》和《吕蒙正》等。梨园戏角色分七个行当,称为「七子班」,其独特的表演程式俗称「十八步科母」,精雕细琢,规范极为严格,尤以旦角表演最爲着名,其中又以「二架旦」行当最具代表性,兼具了花旦丶青衣和小旦的表演特色。着名梨园戏表演艺术家曾静萍为优秀「二架旦」演员,率领剧团骨干林赋赋丶吴艺华丶李红丶张纯吉丶林苍晓来港演出,将是一睹古雅梨园戏艺术的最佳时机。
梨园戏音乐会
梨园戏压脚鼓丶打击乐丶四管乐器演奏; |
|||
传统谱演奏; |
|||
《陈三五娘》丶《李亚仙》丶《朱弁》序曲演奏及 |
|||
传统经典唱段 |
【西风透骨冷】 |
演唱 | 林赋赋 |
【到此处】 |
演唱 | 林赋赋 | |
【远望乡里】 |
演唱 | 林苍晓 | |
【当初贫】 |
演唱 | 张妮 | |
【岭路斜崎】 |
演唱 | 郑亚婷 |
演奏 | 福建省梨园戏实验剧团乐队 |
《事久弄》
主演 | 许幼娟丶周心闽 |
《朱弁·裁衣》
选自小梨园流派传统剧目《朱弁》,梨园戏大旦与老贴行当名折,婆媳真情感动无数观衆。闽南民间至今流传谚语:「媳妇当学朱弁妻,家姑当学朱弁母」。
南宋初年,朱弁出使金国,被扣留达十六年之久。其妻王氏,在家侍奉婆母顔氏至孝,遭遇兵乱,弃子扶姑。寒冬深夜,王氏裁剪新衣爲婆母祝寿。婆媳两人念及别夫离子,悲不自胜。
主演 | 吴艺华丶孙萍玉 |
《王十朋·十朋猜》
选自上路流派传统剧目《王十朋》,是宋元四大南戏之一的《荆钗》题材,在梨园戏中的珍贵遗存。此折通过音乐及程式,巧妙演绎「猜」的心理流程,是梨园戏官生行当的名折。
南宋年间,温州人王十朋高中状元,差人送书回乡报喜,不料书信被人篡改,家书变休书,其妻钱玉莲愤恨投江自尽。十朋妻舅钱成护送十朋母张氏入京,十朋不见妻子到来,心生疑虑。经过一番猜问,方知真相。
主演 | 林苍晓 |
《陈三五娘》折子戏专场:
〈睇灯〉丶〈赏花〉丶〈绣孤鸾〉丶〈大闷〉
小梨园流派的经典传统剧目,早在明朝嘉靖年间便有剧本刊行於世。其曲调缠绵,表演精致。其中〈大闷〉由梨园戏七子班名师蔡秀英亲授,涵盖梨园戏旦行表演众多特色,为旦行独脚戏巅峰之作。
南宋年间,泉州才子陈三,因送哥嫂往广南赴任,途经潮州,於元宵灯市邂逅佳人黄五娘,两人一见倾心。五娘从绣楼上抛下荔枝手帕,向陈三暗示情意。陈三随即乔装磨镜,故意打破宝镜,入黄家作佣奴赔镜。两人几经周折,终於在〈绣孤鸾〉中互表情意,订下荔枝姻盟。不料,林大催亲紧迫,两人与婢女益春只好连夜奔回泉州。谁知半路被官府抓回,陈三被判流放崖州。黄五娘在家思念陈三,深夜不眠,辗转反侧。最後,陈三得到兄长陈琦的解救,与黄五娘有情人终成眷属。
主演 | 曾静萍丶张纯吉丶李红 |
《王魁·走路》
选自上路流派传统剧目《王魁》,风格古朴苍劲,属宋元早期南戏风貌珍贵遗存。有名曲《珠泪垂》丶《来到阴山》传世。
书生王魁贫寒之时,蒙商女谢桂英救济,两人誓不相负。谁知王魁高中状元後,授徐州佥判,竟狠心离弃旧人。桂英愤恨之下,割喉自尽。死後阴魂不散,手提金刀,直到徐州找王魁索命。
主演 | 吴艺华 |
《郭华·入山门》
选自小梨园流派「十八棚头」剧目《郭华》,是「七子班」生旦戏的杰出作品,故事脍炙人口。闽南俗谚语:「要吃吃冰糖丶要看入门山。」名曲《趁赏花灯》家喻户晓。
北宋年间,秀才郭华进京赶考,邂逅商铺之女王月英,两相倾慕。二人相约元宵之夜,在相国寺山门私会佳期。谁知当晚郭华酒醉不省人事,月英无奈之下,留下罗帕绣鞋爲记。
主演 | 张纯吉丶杜冰莹 |
《刘秀·大归》
选自下南流派「十八棚头」剧目《刘秀》,又称《岑鹏归汉》。演出风格独特,「棚外白」的插科打诨丶「嗳仔手」的风趣表演,十分罕见。
东汉初年,光武帝刘秀兴兵匡复汉室,将军岑鹏效忠王莽,坚守溧阳城,抵抗汉军。後经母妻劝降,举城归顺。
主演 | 林苍晓丶林赋赋丶张纯吉 |
《吕蒙正》折子戏专场:
〈过桥入窰〉丶〈送银米〉丶〈验脚迹〉丶〈探窰〉
小梨园流派及下南流派优秀传统剧目,见《永乐大典》与《南词叙录》记述元南戏遗存,科曲俱佳,又不失生动风趣,情感真挚动人。
北宋年间,宰相刘文茂高结彩楼,爲千金刘月娥招亲。刘月娥爱慕贫寒书生吕蒙正才华,亲手将绣球抛与。谁知刘文茂嫌弃吕蒙正贫寒,意欲悔婚,刘月娥坚执不从。刘文茂盛怒之下,将他夫妻双双打赶出门。才子佳人被迫流落荒郊,在破窰中栖身。刘月娥去後,刘夫人心存不忍,差遣梅香与院子,送银米前往救助。吕蒙正归来,看见雪中脚迹,猜疑刘月娥有外遇,经过一番分解,夫妻冰释和好。吕蒙正进京赶考,刘夫人前往破窰,苦劝刘月娥回归相府。刘月娥矢志不移,坚持在破窰中等待吕蒙正归来。刘夫人无奈洒泪离去。後来吕蒙正高中状元,差人送琼花回乡报喜。刘月娥在破窰前高竪彩旗,扬眉吐气!
主演 | 曾静萍丶林苍晓丶吴艺华丶郑亚婷 |
梨园戏
梨园戏,以闽南语泉州腔演唱,起源於福建泉州,流行於闽南丶台湾及东南亚等广大闽南语系地区。梨园戏为现存最古老剧种之一,滥觞於宋元,鼎盛於明清,可追溯历史达八百年之久,2005年入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産名录。由於历史悠久,梨园戏保留了宋元南戏诸多形态。
梨园戏音乐属曲牌联缀体,风格古朴宛转,保存许多唐宋大曲丶法曲与词牌,伴奏乐器有洞箫丶南琶丶二弦丶三弦丶南嗳等古老乐器,司鼓乐器爲南鼓,鼓师打鼓时须将一只脚放在鼓面上,运用脚跟的压力变化,敲打出千变万化的鼓点节奏,因此俗称「压脚鼓」。
梨园戏表演程式独特,有世代相传的程式规范,俗称「十八步科母」,尤以旦角程式着名。行当分生丶旦丶净丶丑丶贴丶外丶末,俗称「七子班」,其中「二架旦」行当兼具花旦丶青衣和小旦的特色。
梨园戏分爲「上路」丶「下南」丶「小梨园」三大流派,各有专属传统剧目,俗称爲「十八棚头」:
上路流派
宋元时期江西丶浙江的南戏班社流入泉州,与当地的声腔音乐融合,形成上路流派。多搬演忠孝节义题材,风格古朴苍劲,保存了许多宋元时期的南戏古剧目。
下南流派
相对於「上路」,泉州人自称「下南」。下南流派由泉州民间音乐歌舞发展而来,多搬演民间故事,风格粗犷。有《郑元和》丶《梁灏》丶《百里奚》等传统剧目。因上路与下南两个流派的演员都由成年人组成,所以又合称爲「大梨园」或「老戏」。
小梨园流派
南宋灭亡後,皇室家班流落民间,形成小梨园流派,演员分爲七个行当,俗称「七子班」。由於演员多由未成年人担任,俗称爲「小梨园」或「戏仔」。小梨园流派是梨园戏艺术水平最高雅的一个流派,风格典雅缠绵,表演细腻精致,保存了明朝初期的南戏剧目。
资料由福建省梨园戏实验剧团提供
曾静萍
国家一级演员,工旦行,梨园戏国家级非遗传承人。两届中国戏剧梅花奖丶上海白玉兰主角奖丶文华表演奖丶文化部首届非遗薪传奖得主,现任福建省梨园戏实验剧团团长。代表作包括梨园戏传统剧目《陈三五娘》丶《朱文》丶《朱买臣》丶《吕蒙正》及新编剧目《节妇吟》丶《董生与李氏》等。
林赋赋
梨园戏省级非遗传承人。曾获福建省第二届水仙花最佳戏曲唱腔奖丶第二十四届及二十五届福建省戏剧会演优秀导演奖。代表作有梨园戏传统剧目《陈三五娘》丶《朱文》丶《苏秦》丶《李亚仙》丶《岑鹏归汉》及新编剧目《董生与李氏》等。
吴艺华
国家一级演员,工青衣。曾获福建省第七届水仙花戏剧大奖,代表作有梨园戏传统剧目《高文举》丶《刘智远》丶《王十朋》丶《王魁》丶《蔡伯喈》等。
李红
国家一级演员,工闺门旦。曾获福建省中青年演员比赛银奖丶水仙花优秀唱腔奖。代表作有梨园戏传统剧目《陈三五娘》丶《李亚仙》丶《苏英》等。
张纯吉
国家二级演员,工生行,现任福建省梨园戏实验剧团副团长。代表作有梨园戏传统剧目《陈三五娘》丶《李亚仙》丶《朱文》丶《郭华》及新编剧目《节妇吟》丶《董生与李氏》丶《丁兰刻木》等。
林苍晓
优秀骨干演员,工生行。曾获福建省第十一届水仙花戏剧比赛金奖丶福建省第二十四及二十五届戏剧会演优秀演员奖。代表作有梨园戏传统剧目《高文举》丶《刘智远》丶《吕蒙正》丶《王十朋》丶《岑鹏归汉》及新编剧目《董生与李氏》等。
福建省梨园戏实验剧团
1953年成立,是目前海内外唯一梨园戏专业团体。1954年以《陈三五娘》参加上海华东戏曲会演,获优秀剧目奖,从此蜚声海内外。剧团整理演出《朱文》等珍稀古老剧目,赢得赞誉,其後新编梨园戏《董生与李氏》获首届曹禺戏剧文学奖,新编剧目《节妇吟》获首届中国戏剧节优秀演出奖。剧团培养了着名剧作家王仁杰及两届中国戏剧梅花奖及文华表演奖得主曾静萍等众多优秀人才,曾出访多个国家及地区,广受欢迎。
舞台
票价 $180 $120
- 演出长约1小时,不设中场休息
舞台
票价 $240 $180 $100
- 每场演出长约1小时15分钟,不设中场休息
舞台
票价 $280 $200 $120
- 每场演出长约2小时,包括中场休息15分钟
- 附中英文字幕
- 附设其他延伸活动,详情请参阅延伸活动版面
小梨园流派传统单折戏,有说是已失传的梨园戏《梁山伯与祝英台》题材剧目遗折。此折包含丰富舞蹈动作与场景音乐,保留唐朝参军戏与戏弄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