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梨園戲實驗劇團  《陳三五娘》  曾靜萍 福建省梨園戲實驗劇團  《劉秀 • 大歸》  林賦賦 <span class='caption-small'>(右)</span>福建省梨園戲實驗劇團  《劉秀 • 大歸》  林蒼曉 (右)福建省梨園戲實驗劇團  張純吉福建省梨園戲實驗劇團  《王魁 • 走路》  吳藝華福建省梨園戲實驗劇團  《陳三五娘》  張純吉 (左)、李紅 (右)福建省梨園戲實驗劇團  《事久弄》  周心閩 (左)、許幼娟 (右)福建省梨園戲實驗劇團  《王十朋 • 十朋猜》  林蒼曉 (中)福建省梨園戲實驗劇團  《呂蒙正 • 驗腳跡》  林蒼曉 (左)、曾靜萍 (右)

%E7%A6%8F%E5%BB%BA%E7%9C%81%E6%A2%A8%E5%9C%92%E6%88%B2%E5%AF%A6%E9%A9%97%E5%8A%87%E5%9C%98

梨園戲以閩南語泉州腔演唱,起源於福建泉州,是中國現存最古老的劇種之一,可追溯歷史達八百年之久。梨園戲音樂屬曲牌聯綴體,風格古樸,保存了不少唐宋大曲、法曲與曲牌,其司鼓樂器南鼓 (俗稱壓腳鼓) 尤具特色,樂師須運用脚跟的壓力變化,敲打出千變萬化的鼓點節奏。為細緻欣賞梨園戲音樂,戲曲節特别安排一場梨園戲音樂會,重點展示這古老劇種音樂藝術的各種精妙。梨園戲劇目分爲「上路」、「下南」、「小梨園」三大流派,各有專屬傳統劇目。「上路」風格古樸蒼勁,保留許多宋元時期的南戲古劇目,如《王十朋》;「下南」大多搬演民間故事,具生活氣息,如《劉秀•大歸》;「小梨園」藝術細膩精緻,保存了明初南戲劇目,如《陳三五娘》和《呂蒙正》等。梨園戲角色分七個行當,稱為「七子班」,其獨特的表演程式俗稱「十八步科母」,精雕細琢,規範極為嚴格,尤以旦角表演最爲著名,其中又以「二架旦」行當最具代表性,兼具了花旦、青衣和小旦的表演特色。著名梨園戲表演藝術家曾靜萍為優秀「二架旦」演員,率領劇團骨幹林賦賦、吳藝華、李紅、張純吉、林蒼曉來港演出,將是一睹古雅梨園戲藝術的最佳時機。

7月25日 (五) 7:30 pm

油麻地戲院劇院

梨園戲音樂會

梨園戲壓脚鼓、打擊樂、四管樂器演奏;

傳統譜演奏;

《陳三五娘》、《李亞仙》、《朱弁》序曲演奏及

傳統經典唱段

【西風透骨冷】

演唱 林賦賦

【到此處】

演唱 林賦賦

【遠望鄉里】

演唱 林蒼曉

【當初貧】

演唱 張妮

【嶺路斜崎】

演唱 鄭亞婷

演奏 福建省梨園戲實驗劇團樂隊
7月26日 (六) 2:30 pm

油麻地戲院劇院
折子戲

《事久弄》

小梨園流派傳統單折戲,有說是已失傳的梨園戲《梁山伯與祝英台》題材劇目遺折。此折包含豐富舞蹈動作與場景音樂,保留唐朝參軍戲與戲弄古風。

梁山伯的書僮事久與祝英台的婢女人心相互探聽、插科打諢,從側面角度以喜劇手法叙述男女主人公的悲劇故事。

主演 許幼娟、周心閩


《朱弁‧裁衣》

選自小梨園流派傳統劇目《朱弁》,梨園戲大旦與老貼行當名折,婆媳真情感動無數觀衆。閩南民間至今流傳諺語:「媳婦當學朱弁妻,家姑當學朱弁母」。

南宋初年,朱弁出使金國,被扣留達十六年之久。其妻王氏,在家侍奉婆母顔氏至孝,遭遇兵亂,棄子扶姑。寒冬深夜,王氏裁剪新衣爲婆母祝壽。婆媳兩人念及別夫離子,悲不自勝。

主演 吳藝華、孫萍玉


《王十朋‧十朋猜》

選自上路流派傳統劇目《王十朋》,是宋元四大南戲之一的《荊釵》題材,在梨園戲中的珍貴遺存。此折通過音樂及程式,巧妙演繹「猜」的心理流程,是梨園戲官生行當的名折。

南宋年間,溫州人王十朋高中狀元,差人送書回鄉報喜,不料書信被人篡改,家書變休書,其妻錢玉蓮憤恨投江自盡。十朋妻舅錢成護送十朋母張氏入京,十朋不見妻子到來,心生疑慮。經過一番猜問,方知真相。

主演 林蒼曉
7月26日 (六) 7:30 pm

油麻地戲院劇院

《陳三五娘》折子戲專場:


〈睇燈〉、〈賞花〉、〈繡孤鸞〉、〈大悶〉

小梨園流派的經典傳統劇目,早在明朝嘉靖年間便有劇本刊行於世。其曲調纏綿,表演精緻。其中〈大悶〉由梨園戲七子班名師蔡秀英親授,涵蓋梨園戲旦行表演眾多特色,為旦行獨腳戲巔峰之作。

南宋年間,泉州才子陳三,因送哥嫂往廣南赴任,途經潮州,於元宵燈市邂逅佳人黃五娘,兩人一見傾心。五娘從繡樓上拋下荔枝手帕,向陳三暗示情意。陳三隨即喬裝磨鏡,故意打破寶鏡,入黃家作傭奴賠鏡。兩人幾經周折,終於在〈繡孤鸞〉中互表情意,訂下荔枝姻盟。不料,林大催親緊迫,兩人與婢女益春只好連夜奔回泉州。誰知半路被官府抓回,陳三被判流放崖州。黃五娘在家思念陳三,深夜不眠,輾轉反側。最後,陳三得到兄長陳琦的解救,與黃五娘有情人終成眷屬。

主演 曾靜萍、張純吉、李紅
7月27日 (日) 2:30 pm

油麻地戲院劇院
折子戲

《王魁‧走路》

選自上路流派傳統劇目《王魁》,風格古樸蒼勁,屬宋元早期南戲風貌珍貴遺存。有名曲《珠淚垂》、《來到陰山》傳世。

書生王魁貧寒之時,蒙商女謝桂英救濟,兩人誓不相負。誰知王魁高中狀元後,授徐州僉判,竟狠心離棄舊人。桂英憤恨之下,割喉自盡。死後陰魂不散,手提金刀,直到徐州找王魁索命。

主演 吳藝華


《郭華‧入山門》

選自小梨園流派「十八棚頭」劇目《郭華》,是「七子班」生旦戲的傑出作品,故事膾炙人口。閩南俗諺語:「要吃吃冰糖、要看入門山。」名曲《趁賞花燈》家喻戶曉。

北宋年間,秀才郭華進京趕考,邂逅商舖之女王月英,兩相傾慕。二人相約元宵之夜,在相國寺山門私會佳期。誰知當晚郭華酒醉不省人事,月英無奈之下,留下羅帕繡鞋爲記。

主演 張純吉、杜冰瑩


《劉秀‧大歸》

選自下南流派「十八棚頭」劇目《劉秀》,又稱《岑鵬歸漢》。演出風格獨特,「棚外白」的插科打諢、「噯仔手」的風趣表演,十分罕見。

東漢初年,光武帝劉秀興兵匡復漢室,將軍岑鵬效忠王莽,堅守溧陽城,抵抗漢軍。後經母妻勸降,舉城歸順。

主演 林蒼曉、林賦賦、張純吉
7月27日 (日) 7:30 pm

油麻地戲院劇院

《呂蒙正》折子戲專場:


〈過橋入窰〉、〈送銀米〉、〈驗腳跡〉、〈探窰〉

小梨園流派及下南流派優秀傳統劇目,見《永樂大典》與《南詞敘錄》記述元南戲遺存,科曲俱佳,又不失生動風趣,情感真摯動人。

北宋年間,宰相劉文茂高結彩樓,爲千金劉月娥招親。劉月娥愛慕貧寒書生呂蒙正才華,親手將繡球拋與。誰知劉文茂嫌棄呂蒙正貧寒,意欲悔婚,劉月娥堅執不從。劉文茂盛怒之下,將他夫妻雙雙打趕出門。才子佳人被迫流落荒郊,在破窰中棲身。劉月娥去後,劉夫人心存不忍,差遣梅香與院子,送銀米前往救助。呂蒙正歸來,看見雪中脚跡,猜疑劉月娥有外遇,經過一番分解,夫妻冰釋和好。呂蒙正進京趕考,劉夫人前往破窰,苦勸劉月娥回歸相府。劉月娥矢志不移,堅持在破窰中等待呂蒙正歸來。劉夫人無奈灑淚離去。後來呂蒙正高中狀元,差人送瓊花回鄉報喜。劉月娥在破窰前高竪彩旗,揚眉吐氣!

主演 曾靜萍、林蒼曉、吳藝華、鄭亞婷

梨園戲

梨園戲,以閩南語泉州腔演唱,起源於福建泉州,流行於閩南、台灣及東南亞等廣大閩南語系地區。梨園戲為現存最古老劇種之一,濫觴於宋元,鼎盛於明清,可追溯歷史達八百年之久,2005年入選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由於歷史悠久,梨園戲保留了宋元南戲諸多形態。

梨園戲音樂屬曲牌聯綴體,風格古樸宛轉,保存許多唐宋大曲、法曲與詞牌,伴奏樂器有洞簫、南琶、二弦、三弦、南噯等古老樂器,司鼓樂器爲南鼓,鼓師打鼓時須將一隻脚放在鼓面上,運用脚跟的壓力變化,敲打出千變萬化的鼓點節奏,因此俗稱「壓脚鼓」。

梨園戲表演程式獨特,有世代相傳的程式規範,俗稱「十八步科母」,尤以旦角程式著名。行當分生、旦、淨、丑、貼、外、末,俗稱「七子班」,其中「二架旦」行當兼具花旦、青衣和小旦的特色。

梨園戲分爲「上路」、「下南」、「小梨園」三大流派,各有專屬傳統劇目,俗稱爲「十八棚頭」:

上路流派

宋元時期江西、浙江的南戲班社流入泉州,與當地的聲腔音樂融合,形成上路流派。多搬演忠孝節義題材,風格古樸蒼勁,保存了許多宋元時期的南戲古劇目。

下南流派

相對於「上路」,泉州人自稱「下南」。下南流派由泉州民間音樂歌舞發展而來,多搬演民間故事,風格粗獷。有《鄭元和》、《梁灝》、《百里奚》等傳統劇目。因上路與下南兩個流派的演員都由成年人組成,所以又合稱爲「大梨園」或「老戲」。

小梨園流派

南宋滅亡後,皇室家班流落民間,形成小梨園流派,演員分爲七個行當,俗稱「七子班」。由於演員多由未成年人擔任,俗稱爲「小梨園」或「戲仔」。小梨園流派是梨園戲藝術水平最高雅的一個流派,風格典雅纏綿,表演細膩精緻,保存了明朝初期的南戲劇目。


資料由福建省梨園戲實驗劇團提供

曾靜萍

國家一級演員,工旦行,梨園戲國家級非遺傳承人。兩屆中國戲劇梅花獎、上海白玉蘭主角獎、文華表演獎、文化部首屆非遺薪傳獎得主,現任福建省梨園戲實驗劇團團長。代表作包括梨園戲傳統劇目《陳三五娘》、《朱文》、《朱買臣》、《呂蒙正》及新編劇目《節婦吟》、《董生與李氏》等。



林賦賦

梨園戲省級非遺傳承人。曾獲福建省第二屆水仙花最佳戲曲唱腔獎、第二十四屆及二十五屆福建省戲劇會演優秀導演獎。代表作有梨園戲傳統劇目《陳三五娘》、《朱文》、《蘇秦》、《李亞仙》、《岑鵬歸漢》及新編劇目《董生與李氏》等。



吳藝華

國家一級演員,工青衣。曾獲福建省第七屆水仙花戲劇大獎,代表作有梨園戲傳統劇目《高文舉》、《劉智遠》、《王十朋》、《王魁》、《蔡伯喈》等。



李紅

國家一級演員,工閨門旦。曾獲福建省中青年演員比賽銀獎、水仙花優秀唱腔獎。代表作有梨園戲傳統劇目《陳三五娘》、《李亞仙》、《蘇英》等。



張純吉

國家二級演員,工生行,現任福建省梨園戲實驗劇團副團長。代表作有梨園戲傳統劇目《陳三五娘》、《李亞仙》、《朱文》、《郭華》及新編劇目《節婦吟》、《董生與李氏》、《丁蘭刻木》等。



林蒼曉

優秀骨幹演員,工生行。曾獲福建省第十一屆水仙花戲劇比賽金獎、福建省第二十四及二十五屆戲劇會演優秀演員獎。代表作有梨園戲傳統劇目《高文舉》、《劉智遠》、《呂蒙正》、《王十朋》、《岑鵬歸漢》及新編劇目《董生與李氏》等。

福建省梨園戲實驗劇團

1953年成立,是目前海內外唯一梨園戲專業團體。1954年以《陳三五娘》參加上海華東戲曲會演,獲優秀劇目獎,從此蜚聲海內外。劇團整理演出《朱文》等珍稀古老劇目,贏得讚譽,其後新編梨園戲《董生與李氏》獲首屆曹禺戲劇文學獎,新編劇目《節婦吟》獲首屆中國戲劇節優秀演出獎。劇團培養了著名劇作家王仁杰及兩屆中國戲劇梅花獎及文華表演獎得主曾靜萍等眾多優秀人才,曾出訪多個國家及地區,廣受歡迎。

7月25日 (五) 7:30 pm

油麻地戲院劇院

舞台

seatplan

票價  price$180 price$120

  • 演出長約1小時,不設中場休息



7月26至27日 (六至日) 2:30 pm

油麻地戲院劇院

舞台

seatplan

票價  price$240 price$180 price$100

  • 每場演出長約1小時15分鐘,不設中場休息



7月26至27日 (六至日) 7:30 pm

油麻地戲院劇院

舞台

seatplan

票價  price$280 price$200 price$120

  • 每場演出長約2小時,包括中場休息15分鐘



  • 附中英文字幕
  • 附設其他延伸活動,詳情請參閱延伸活動版面


節目查詢 2268 7325
票務查詢 3761 6661
信用卡電話訂票 2111 5999
網上訂票 www.urbtix.hk

按此瀏覽有關購票優惠